回忆16号晚上她跟我同样在一栋建筑物上的14楼,她站着,我坐着。她哭红了眼眶,用颤抖的声音说,“今天是马来西亚最黑暗的一天”。现场观众一片肃静,大家心里都有个谱,明白事件的严重性,我只能用身上的黑衣默默地赞同她。
“他明天就要注册结婚了!直到刚才6点多,有关单位还不能给我们一个交代。他的尸体还躺在大厦那里。。。” 她说时很激动,她的心情应该是悲痛与愤怒交集的。如果朋友、同事甚至不认识的人都感触,那他的家人肯定更不好受。
她在演讲前,已经在外面哭了几轮,直到眼泪流干为止。他们是认识的,可是我不认识他们,却有股闷气像条数尺长的蛇一圈又一圈地缠绕在颈项,难以透气,久久无法释怀。出门前看了那则报道,一个大好青年,明明白白的走入一间大厦,相隔20多小时后,竟然传出,他不明不白地死讯。那不是一般的大厦,它是我国极具权威代表性的建筑物,它是雪兰莪州的反贪委会总部。
收到消息的人无疑都感到十分震惊,一道又一道的疑问让整个案件变成一宗谜团。现场没有人能够给予合理的解释,于是谜团越滚越大。我开始对一涌而上的问题感到困惑,更遏制不到天生的无限想象力,从他走进大厦里的那一刻开始直到死后,下午尸体被发现,消息传开,到傍晚依然封锁着的卧尸现场与大厦,在生前共22小时内曾经接触过的人和事,似逻辑推理情节又是人性化生存者片断里的假设。一幕又一幕地反复重现,只因为,许多不合逻辑问题,我们都想不通。
她说,她站在这里,她感到很害怕。她这一刻所在的位置是14楼,而他生前原本所在的位置也正是14楼。她不敢靠近窗口;我不敢乘搭电梯。她靠近窗口边,从玻璃窗往下望;他在离开人间之前是否曾经也从高处往下望?我站在电梯厢里, 望着电梯门旁到达每一层楼时亮起的数目字,如果突然间吊着电梯的绳索松绑,极速下降的冲击力会让厢子里的人往哪个方向倒?紧依靠在厢边,想他失去重心那一刻的情景。电梯厢只有3副墙壁“靠得住”,以减低极速下降时对脊椎骨造成的冲击力。霎那间,竟然有个在大厦外,时速风速与距离摩擦出一个在狰狞的脸部和粉身碎骨的画面闪过。画面瞬间消失,电梯门也开了,这里是第14层楼。
那一个大厦,那一层楼,那一个活生生的人,真的死了,但竟然没有人知道他怎么死。 那一刻起,那里的信誉彻底地死了,全国人民都知道他们是怎么死。大厦内每一面墙,大厦外每条绳索,他们可以是强而有力的,可是在关键时刻竟然没有一个“靠得住”。是什么让我们要活在恐惧里?是什么无法一一解开心里的疑问?是什么笼罩着大红花国度?
一股势力,笼罩着一种让平民百姓饱受着的无力感。只有团结的力量找出真理才能揭开迷离的坠楼案件。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7 comments:
希望他能沉冤待雪。
我们会为他哀悼。
完全不可思议一个活生生的大好青年,自己走进去雪州反贪会大厦,配合当局的调查工作,居然在二十多个小时被发现时,却变成一具离奇堕楼的死尸。
被盘问结衷后,谁还不逃离那鬼地方,那在那里睡觉.被鬼拖走一条命!
安哥爵,那就是敲爆脑袋也想不通的问题之一。不合情不合理不合逻辑不是一个人所能够接受的解释。
我相信死因大厦内很多工作人员或盘问人员是知道的,只是不可以透露真相,不然就会惹来更大的麻烦。
人民知道的是很多的假消息内掺着一点点地真消息而已。
最后经过一段日子,当更多事情发生后,这件事就会慢慢地被淡忘。
就像很多之前更劲爆的消息一样。
这是当权者的策略,不过却非常有效。
真相是什么?
权利大的都可以当“导演”。
他要怎么拍就怎么拍。。
结局是如何。。
都是由他来决定。。
那么,真相是什么?
在污桶的主宰下,世人永远没有可能知道真相。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