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31, 2008
居留寄居
跟大學同學MSN,得知他在Brisbane找到份合適的工作,已經從山卡拉搬到Brisbane住了。畢業回國之後,我們就不曾見面,也鮮少聯絡。記得在山卡拉念最後一個學期時,經常跟幾個同是馬來西亞的留學生,圍坐在一起討論未來該何去何從。而他是那個一直希望我可以待在山卡拉生活,覺得回國沒有什麽發展的其中一位。 柔佛的朋友說新山老家治安不好,搶劫案日益猖狂,他追求零犯罪的國度。東馬的朋友說他們跟西馬人不同,他們要為自己爭取很多很多,所以他們要追求平等的社會。山城的朋友說她在山卡拉的farm打工,割包菜、拔芹菜、采葡萄和番茄,薪水比大學畢業生在山城甚至首都當OL的薪水高出好幾倍,要改善家裏人的生活,即使當外勞做些跟學習無關的工作也無所謂,反正現在剛出大學門欄的人也未必能如願找到跟自己相同科係的工作。
相信許多面臨畢業的留學生都會陷入迷茫階段,不但要調整心態投入社會工作,還要盤旋在要申請PR待在這漸漸習慣的國家落地生根,還是回到我生於斯,長於斯的國家?對一些人而言,從小就做好人生規劃,未來的路該怎麽走,本來就是操縱在他手中。但是,有一部份的人,總是處於矛盾的十字路口毫無方向感,要他們做出選擇就需要花多些時間去思考和作決定,而我就是屬於矛盾型的人。
當初,不管身邊朋友怎麽勸,我都很堅持自己要回國的決定,難得我那麽有主見,卻不是因爲我對自己的人生很有規劃。其實,我對未來沒什麽想法。可以讓我決定回國而不留在國外當外勞的唯一動力就是家人。有時我想,要不是我的家人當支柱,我可能就無法堅持下去,甚至,我會後悔爲什麽不趁年輕到處流浪,呼吸多一點自由的空氣和新鮮的負離子。不管怎樣,一個人除了要有家人,也少不了需要朋友。
回國初期,感到莫名的孤寂。身邊似乎沒什麽談得來的朋友,這幾年來大家經歷的大不同,接觸到的人不同,想法也有改變。 最近跟一位從廣州回來的朋友到茶坊喝茶,談到新的通訊公司U-Mobile提供的配套蠻適合撥國際電話。他雖然在這裡有很多朋友,可是每天還跟廣州的朋友通電話解悶。我了解他的感受,因爲剛回國的幾個月我也很不習慣,每天晚上躺在床上就不斷跟澳洲的朋友sms,好像白天有很多冤情要抒發那樣。那時候,我開始認爲自己的抉擇是錯誤的,自信心跌入谷底。我覺得這個地方容不下我,有壓迫感,真想離開這裡。可是,我不捨得我的家人。有多少人,因爲要賺多點錢,而選擇到生活條件比較好的國家賺取外匯。有多少人,因爲不滿這種制度,而放棄大馬公民權移民到外國?有多少留學生,畢業后會回國為囯效勞?有多少本地的Form 5或大學畢業生,跑到鄰國新加坡當外勞?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縱使當初我多麽鐵石心腸去否決別人的看法,口口聲聲說我多麽喜歡我的國家,多麽不願意別人看不起我的它,但至今我還是會動搖。原來,這種壓迫感並沒有離開。最近,這種錯愛這個地方的感覺更加深刻。這是种矛盾又可怕的想法,爲什麽會這樣呢?
标签:
starry's diaries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2 comments:
我没在外国生活过,不过听一些从外国工作回来的朋友说,他们都不想呆在大马,还是再次出国工作。
然後就會聽到政府說,人才流失,人才流失。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