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三分假,眼看未为真。用心领会,客观写实,切忌先入为主。

Friday, November 12, 2010

香腸出錯了


看了馬荷加尼那篇《香腸的滋味》有感一名小學生就因爲吃豬肉香腸而被老師打,還挺不應該的。

就算他真的不能吃豬肉,難道宗教的教義上不能以勸導的方式讓小學生明白做錯什麽嗎?更何況 ,事實上他究竟錯在何方?

想起在山卡拉大學時,國際學生會不時在校園内舉辦山卡人最愛的燒烤聚會。一般燒烤會裏常見的食物就是香腸和羊或牛肉塊, 而這個香腸也就是豬肉香腸。

當時,也有不少來自中東國家的學生,還有印尼號稱最多回教徒的學生,當然,也少不了馬來西亞各族的學生。去到山卡拉,除了當地人之外,我們都是“外國人”屬於國際學生,各自擁有不同的母語、風俗、 文化背景等等,但是大家還是很開心地在燒烤會中一起吃喝玩樂。

一些人拿著他的豬肉香腸漢堡、一些拿著他的羊或牛肉塊漢堡,你能吃什麽想吃什麽就拿什麽,沒有強逼你一定要接受或者排斥什麽。來來去去就是那幾個烤爐、那幾個夾子, 烤出來后大家還不是吃得不亦樂乎。

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我們往往要到了別人的地方才懂得如何去尊重、相處和接受,爲什麽在自己國家反而卻存有排斥自己人的心態呢?香腸它沒有錯,錯在你不能吃就不要夾它,就這麽簡單。

6 comments:

云淡风轻 said...

好羡慕你的山卡拉大学。
好令人向往的国度。
我很喜欢吃牛肉汉堡包,不过,被太座发觉后,轻罚被骂,重罚被打。
因为太座拜观音,而且还是最虔诚的那个。
“牛肉汉堡包出错了”吗?
千万别告诉我是因为讨错了老婆........

啊利 said...

我家裏也是拜觀音,我從小跟媽媽都沒有吃牛肉和羊肉。但是哥哥和父親有時都有吃,家裏沒有煮,他們是在外面吃。我覺得還ok. 小時候家裏有open house,或者到馬來鄰居家聚餐,他們吃牛肉,我們沒吃,他們也理解,鄰居來我們家,很熟悉的馬來aunty,經常跟媽媽研究烹飪,知道廚房裏有豬肉的,但是他們也不避嫌。 只是他們來做客,我們會準備平時不是我們用的茶杯給他們。

云淡風輕,那你要問清楚太座,哪裏出錯了。

akatsuki0129 said...

山卡拉大學在哪裡?有沒有我的森林大學山卡拉?我在森林大學的時候倒是沒怎麼吃豬肉,事實上我對豬肉也沒什麼執念,沒得吃倒是沒關係,囧。

啊利 said...

曉,你的森林大學是uum嗎? 沒去過,不清楚也。

山卡拉大學在有“花園城市”雅稱的“圖文巴”,位于大分水嶺,大約700米的海拔上,常年面臨制水問題,距離首府90分鐘車程。

基本上,山卡拉的豬肉也是不能吃的。啊哈哈,很臭,煮bak kut teh都是放雞腿,變成chic kut teh.

云淡风轻 said...

今天是哈芝节,他们说是牺牲节。
想牺牲什么或要达成什么?我没兴趣知道。
今天,我的锡克族朋友来找我,一脸庆幸的样子,因为他住在回教堂对面,今年没有公开宰牛。
已往每年的今天,他都要举家出外,为了避免残忍血腥的镜头,还有那撕心裂肺的哀叫声,别忘了,锡克朋友信奉兴都教,牛是他们的神。
他家隔壁,住了位很虔诚的观音菩萨信徒,是位老太太,老太太在哭,在流泪,她本来是可以用双手按住耳朵不去听那像是求生的哀叫声,可是她没有这么做,因为她的双手已紧紧的按住小孙女的耳朵.............
这就是ONE MALAYSIA,我呸!

啊利 said...

云淡風輕,您提的犧牲節中友族公開宰牛影響到鄰居的案例,似乎去年在yb敏凱的blog中文裏也有提及。

長期以來,我們都是習慣性的,充耳不聞,避而不見,忍氣吞聲,就當作是種包容,是种尊重,不懂這樣的做法是否正確呢?因爲,似乎沒有其它管道可以改進?即神聖又不可侵犯地,惟能是“度讓”。

爬格子の人

##HIDEME##

  © Blogger templates Original Template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 Modified by: aliya@Feb2009||Jan2010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