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三分假,眼看未为真。用心领会,客观写实,切忌先入为主。

Tuesday, July 07, 2009

[转载]社会与网络

作者:抱璞 2009-07-07 11:23

现实社会 ,爱默生说: “社会是一个化妆舞会,人人都掩饰着自己的真面目,但又在掩饰中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社会,这个“虚拟”本身就是一个偌大的面具。我以为在这个面具下看现实社会,比在现实中看的真实、清晰、真切。



你看,不是嘛?



—— 一盘散沙似的国民被互联网给堆了起来,各种思潮和民意都在网上找到了各自的位置。人们时而喧哗,群情激昂;时而争吵,莫衷一是;时而呐喊,面红耳赤……



这种现象在真实的社会中,只是分散在志同道合的朋友的聚会中;抑或在茶余饭后、街头巷尾的谈资中;而时聚时散人走茶凉,一切的一切都迅速复归于平静,消失在噪杂喧嚣的尘世中……



—— 在网络上,被视为正宗的意识形态,往往被网民肢解的七零八碎;强势的政府说教,也时时被淹没在民意的口水之中;被代表着的媒体上的通稿,常常经过网民的零敲碎打,立时呈现出千疮百孔……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只是淡漠、鄙视和不屑,却没有网络上的集中和强势……


客观冷静的看网络上,爆料揭丑也好,时政评论也罢,如此的“热闹”、“群情激昂”、“常盛不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在互联网上是一道颇具中国特色的独特的、靓丽的风景线。



所谓独特,这种常盛高涨的“政治热情”,所反映出的问题,这在其他国家是相当少见的,因为这些事情在他们那里根本就用不着利用网络来“炒作”。



之所谓是特色,它折射出的是,我国的网民在现实社会中的无助和无奈。反证了我国的现实社会民主自由的缺失,公平正义的失衡;



现实生活中,道德的沦丧,良知的泯灭,人性的扭曲,强权的肆虐,弱势群体的无助,官场的腐化堕落,贫富极大悬殊的“富的流油”和“穷的卖血”………而这一 切到底是为什麽?究竟是什麽原因形成的?现实中由于言论的渠道是堵塞的,媒体舆论都被代表着,人们找不到诉求的地方,无奈只好到网上去宣泄,舒缓胸中的块 垒,抑或在与网民的交流中获取答案,得到些许慰藉。这犹如我在给博友的留言中所说:“我们在现实中的这些诉求在屡屡呼喊的时候,碰到的是一堵用特殊吸音材 料砌成的厚厚的城墙,声音被吸纳了但没有一点回声。那我们就转过身来,背对着它,面向更广阔的空间呐喊!而这个广阔的空间就是互联网”!



网络虽是一个偌大的面具,但就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鞭笞丑恶、寻求公平正义,与威权博弈、追求民主自由;在网上没有神坛、没有偶像,强权的话语成了自己的 独白,失却了听众!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强权的肆虐。试想一下,“瓮安”、“孟连”、“陇南”、“南康”、“石首”、“邓玉娇案”……如果没有网络上潮涌般 的民心正义的浪潮,阻遏强权肆虐,那将是一种什麽样的结局?就不言自明了……



广大网民在互联网上经历了低俗整顿、屏蔽、滤霸、封杀等等的历练和磨难之后,已不再是愚不可及的草民,从迷茫到清醒,从感性到理智,思想必将产生一个质的 飞跃。意志坚定执着、上下求索,一个在现实社会中屡求不得、遥遥无期的“公民社会”,在不久的将来必在互联网上诞生。



著名大律师张思之先生在《博客中国》的一次年终答谢宴会上兴奋的说:“网络是上帝赐予中国人民的最好的礼物”!



斯言诚哉!



转自1510房客--《社会与网络》 / 抱璞

No comments:

爬格子の人

##HIDEME##

  © Blogger templates Original Template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 Modified by: aliya@Feb2009||Jan2010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