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通工具越来越先进,可以乘载人们四通八达,不但节省时间也拉近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
人类的智慧,发明了飞机、轻快铁、浮磁列车等等,甚至有太空船、火箭、潜水艇都可以载人们冲上太空、穿梭海底,为我们带来方便,越是方便的时候越是少了值得回味的记忆碎片。
突然,我脑海中闪过一个老早就被先进国淘汰的交通工具,也许它在国内一些观光景区还扮演一角,然而却被许多怡保人给遗忘,这早期的代步工具--三轮车。
在90年代开始,三轮车在怡保的踪影已经少之又少,相信许多80后的人都不曾在这城市坐过三轮车,至于9字辈也许三轮车是长什么模样也不知道。
印象中,在90年代初期,仅剩下怡保中央公市(大巴刹)外,在白天时段停泊着零星几辆三轮车。车夫都是上了年纪,看似50、60岁,穿着T恤的男人,适中的体型骑着三轮脚车显得有点瘦弱。
记得我人生中第一次乘坐三轮车,是受一部电视剧影响(是什么戏,现在则毫无印象了)。囔了妈妈好几天说要坐三轮车,于是,有一天,妈妈终于带着当时大约念4或5年级的我,从大巴刹叫了个三轮车夫载我们回家。
战战兢兢地坐上三轮车,它是一个老式脚车,三个脚车轮高高地,后面(还是旁边?)拖着个军绿色帐篷,内里放了个长方形硬板块,外层裹着枣红色还有许多破洞与皱折的“座椅”。妈妈和小啊利,就这样一大一小的屁股贴在这硬板块上。
绕了个大圈子回家,那时候的怡保似乎不像现在般车水马龙,一路上并不多车辆经过,但每隔不久还是有车辆经过我们身旁,然后很快地消失在我们眼前。
身旁的车子很快不见,然而马路两旁的景物却陪着我们,久久才过去。
我记得坐三轮车那天的天空顶着个大太阳,我看着三轮车夫的背影,他不时拿起白布在做擦拭头部汗滴的动作。好像60多岁的他,有点驼背、吃力地踩着三轮车。说他60多岁,但也许他是经常曝晒做苦劳的关系,外貌看起来也许比实际年龄老。
印象最深刻尤其是经过Main Convent中学前的路段,当时那里的路有点像斜坡,三轮车夫踩着上斜坡时,显得更加吃力。
无知的我就在那时冒出一句,“妈,他好像踩得很辛苦,你不如下车。。。” 当然,妈妈并没有理会我的话,那一段短短的回家路途似乎走了蛮久,不过我们还是安全到达了。给三轮车夫的车资,应该也是几令吉吧!?还是更少?
时光流逝,当年三轮车走过的路段如今已经是车水马龙的主要道路,先进又数量增多的轿车、繁忙的都市,再也容纳不了三轮车的行驶速度。
那辆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与妈妈乘坐的三轮车,载着我小时候琐碎的记忆。
Sunday, April 24, 2011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6 comments:
三轮车在槟城与马六甲还是很风行啦!
如果我们同坐一辆三轮车,相信没有车夫敢载,哈哈!对不起,开玩笑啦!
我小學1 年級到5 年級都是坐三輪車上學,有時還不想坐推三推四故意遲回,情愿自己走路回家~那時的車資才一個月6令吉,阿伯載表姐,表哥,哥哥和我,一個月才24令吉~想起來怪可憐~ :")
山城人都称为“Lang车”(粤语)!不晓得什么原因!
云淡风轻,我认同你说的!就不要为难人家啦。哈哈。另外,对哟,为何槟城和马六甲能保持,霹雳不能呢?
维京,感觉你像旧时代的有钱大小姐,坐三轮车上学很炫。为什么不想坐?
山城大雄,是“揽车”吧?像手拉车那种?哈哈。我瞎说,也不懂得。
在槟城与马六甲的游客比较多,三轮车的乘客多为外国人。值得一提的是马六甲的三轮车装饰得非常漂亮,下次游马六甲不妨就坐拍照留念。
我太太小时候住在怡保谦街,她也像维京那样,是坐三轮车去圣母小学上课。
山城大熊说得没错,三轮车就是lang车,可能是要其他的车辆让路吧!所以总是按铃lang lang的。
记得有次在槟城乘坐三轮车看市景,车夫好像螃蟹一样,横冲直撞,下车时,发现裤裆湿了........
啊哈哈!(不能这样笑,会曝露身份,呵呵!)
云淡風輕,謝謝你的解説,讓我長見聞了。原來lang車是這麽來的。對,我也有印象,車夫是按/搖lang lang的。。。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