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人真正想過,要平息風波就得通過一個能夠根治問題的管道?可惜,大家好學部學,都學政客在帶民衆游花園。
他們不斷告訴你要邁向未來宏偉的理想,他們這樣做全是爲了你而且用心良苦,但是完完全全無視你原先所提出的現困,別説替你解決問題,指鹿爲馬,把責任推到對方身上也是他們的強項。倘若要他放下身段去正視自己是否得為這起事件負上責任,那就更成爲天方夜譚。
或許這也印證了一句話,人類,身為萬物之霛,自以爲可以挑戰一切,然而,卻沒有勇氣挑戰自己去承認錯誤。
以前的父母難免會用打得越兇,管得越嚴的方式來管教孩子,但是隨著時代的轉變,過去那套“打是疼,罵是愛”,用打這種封建時代的管教法已經用不上。特別是對於現在的孩子在成熟未滿的年齡,有時候看似個小朋友,有時又像個小大人似的,你若罵他兩句,他也許就把自己関在房間裏閙自閉,若對他動手,也許就沖門而出離家出走給你好看。21世紀的爲人父母者,理應都明白其中道理。
如果,在將近50位的學生面前賞孩子一個耳光呢?
姑且不談孩子犯下什麽錯,也甭管這舉動是否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身心傷害,從教育角度而言,這難道是管教孩子的正確方法?打孩子也有很多种打法,用藤條打還是用木尺打又或者用皮帶打?関起門來打還是大庭廣衆下打?打手掌還是手背或是打屁股?脫褲子打屁股還是穿着褲子打?用扭干濕透的毛巾那股牛力來打還是嬰兒時代喝奶的勁來打?要用平時五成的力量還是三成力量來打?打,本身就是一門學問,在你打孩子之前,是否有做好以上種種的輕重分明的考量呢?當你真正思考后,請問,對於這孩子,真的讓你非打不可嗎?我想,家長送孩子到學校接受教育,都是要學好學乖,而不是要讓你打到他變乖。試問,只有用打才能變乖,這種教育還算得上是成功的教育嗎?
亞洲的孩子也許在某种程度是有“進化”了,開始像西方先進國家的孩子,他們也是要聼道理,問題是,大人們是否有耐心跟他們談“道理”。我想,教育本應就是教育我們學知識、講道理的,偏偏有的知識分子喜歡把道理說得天花亂墜,道理於是成了歪理。要以理服人才得民心,但不是你說的道理有多動聽,那就叫道理。
看見一些避重就輕的聲明,其實很心疼,難道提出這些論點者自己沒有孩子嗎?難道紀律嚴明和給與孩子良好的教育已經是一條分割綫,不能融為一體了嗎?因爲紀律要嚴就要出動打罵,而提供良好教育卻未必要用打和罵。
再度令人乍舌和質疑的是,熱心教育的人士在維護學校聲譽和前景的大前提下,就不需要照顧學生的感受嗎?難道學生的前景與學校前景相比之下只是個陪襯品嗎?當政客語氣味道濃厚的“校陣”聲明這邊霜一刊登出來,那邊霜“家陣”又怒氣衝衝說要出動學生作人證,於是“校陣”擺了偉大且讓每個華族捍衛的“華教”上臺,而“家陣”則擺了那正在華教泳池裏浸泡且天真無邪的孩子上臺。大家為的,其實都是教育好孩子,但是,殊不知他們在處事的態度上,已經一而再再而三的傷害着這些小朋友。
解鈴還須繫鈴人,大家各持己見,相互拉扯下去最終只有兩敗俱傷。為了下一代的教育,“大人們”更應該樹立好榜樣,以身作則去正面回應問題和及時尋求正確的解決方案。不,應該說,以避免對孩子做出二度傷害的情況下,儘快找出問題的根源並加以根治。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