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三分假,眼看未为真。用心领会,客观写实,切忌先入为主。

Thursday, July 30, 2009

DNA请说真话

DNA,脱氧核糖核酸,存在于所有细胞生物体和病毒中。每个人身上的DNA都是独一无二(unique)的,这个跟普罗大众广泛所知的指纹一样。

上Network Security课时认识一种叫biometric device的科技。它像个扫描器,确认较早设定在仪器里的指纹、掌纹或视网膜(retina)来取代密码(password)。讲师说,指纹和掌纹都很难被仿制或盗取,很难,并不表示不可以。而这三项当中,以用视网膜作为通关认证,属最高安全级别的方法。指纹要如何盗取呢?把人的手指砍下来印在扫描器上?将拇指压在装有骇客软件的电脑上,然后进行仿造?要偷取视网膜呢?用麻包袋套住当事人,拐带他到扫描器前,按住他的头对准扫描机关,等开了门再将他敲晕?以上都是上课时,学生们发表的突发奇想。

虽然说是奇想,可是讲师说的没错,“很难被盗取,不代表不能”。所以学生们提出的可能性,并不能完全被否决掉。回到DNA,要获取一个人的DNA样本并不难。经常有看港剧《鉴证实录》、《法政先锋》、美剧《CSI》等,都对这词一点也不陌生。指甲内的一点人体皮削、一根掉落在地上的头发、一张打喷嚏用过的纸巾、一根挑过牙齿的牙签、一块抹过汗水的面巾。。。这些都可以是DNA样本。

然而,有一点DNA跟指纹和视膜网等不同之处,在于DNA可以很轻易“被带走”或“被借取”;而后者则很难被盗取。DNA,可以替你讨回公道,也可能会模糊或转移掉你的视线。

但愿这一次,DNA会说真话。

9 comments:

陈志忠 Chee Tong said...

希望这次的调查不会令人失望。。。

Daniel Yip said...

DNA不会说谎,人才会说谎。

Fair仔 said...

DNA 还蛮容易插赃嫁祸的。 你喝过的水杯上的唾液。用过的纸巾。。。
只是要看插赃的手法和技巧高不高明。

Bentoh said...

DNA 是不會說謊... 但是警方調查完全不透明, 沒有人知道證據以及案發現場是否被人動過手腳...

也就是說, 警方可以任意跟你要 DNA... 然后移植到明福的衣服, 然后說檢驗結果明福身上的 DNA 屬于你的, 把你抓去定罪...

用 DNA 來嫁禍于人還真不難...

何以這么遲才檢驗出明福衣物有兩處沾有"不明DNA"?

好了, 如果說老早檢驗出, 但不對外公開, 那么何以到現在還不知道兩處"不明DNA"是否同屬一人? 有讀過生物學的人都知道, 要應證兩組 DNA 是否不同, 其實只需(最多) 4~5 個小時時間...

安东尼 said...

哦。。。原来DNA 是可以盗起的。谢谢你的解释 ,现在我明白了。

Botak said...

從他們說DNA開始, 我們就要小心會有人玩野..

啊利 said...

志忠:也就只有等待,还要做好心理建设,不想再失望。

Daniel: 原来马来西亚人都懂DNA不会说谎,人才会说谎的。

Fairnation & Bentoh: google.my search "DNA 嫁祸" 发觉历史都在不停的重演。许多“证据”都是很迟才“发现”,当然我们不知道是当局那么保密,不对外宣布,还是他们根据所谓的调查程序办事效率就是这样。

冒昧问一下,Bentoh是不是在新加坡AMCISA的?

安老爷:也期待上您代的课。

Botak: 真的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一幕。

Anonymous said...

先是有人刻意散发谣言中伤某些人,尝试误导一些无知人民相信有所谓“杀人灭口”的可能性。再来有匿名部落客对某些人的抹黑,公开一些伪造品质差到极点的所谓“证据”,企图让一些判断低能的人士更相信那“杀人灭口”论的存在! 再接下来的便是更精彩,先是声称在死者身上发现有另一个人的DNA,再称有某些人不愿意合作来验DNA。哪,然后呢?接下来的戏份肯定不难猜吧!在看似等待报告,却比较像在拖延时间的当儿,这一些“动作”的发生,会不会是有人在伺机精心安排一切的“事故”,企图以假乱真来误导人呢?一堆“阴谋大师”正在摩拳擦掌,准备上演一出鬼哭神嚎的阴谋大戏。。。

就在大家还在苦苦哀求,苦苦等待真正的真相之际,一个极荒谬的阴谋正向着大家走来,你们是否感觉到了吗。。。

strike freedom said...

你不说我不觉,你一说我就觉得!他们很有可能会把在野党议员的DNA放到明福身上去。一来就可以洗脱那恐怖组织的杀人罪,二来可以帮它们多杀两人。为什么它们不说是三人或四人,偏要两人?!
这次糟吊!

爬格子の人

##HIDEME##

  © Blogger templates Original Template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 Modified by: aliya@Feb2009||Jan2010

Back to TOP